首页 > 头条
蓝领孙铭:区块链领域有一个一直被忽视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7-08-22 关键字:区块链, 技术 收藏

公链社区是一个开放的没有边界的社区。在这样的社区里,项目进行更新迭代,社区里一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如何形成共识,共同维护这个项目,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2018年5月5日,哔哔News全国行上海站举办沙龙活动,孙铭作为嘉宾之一发表主题为《公有区块链项目的自我治理》的演讲,以下整理自哔哔美少女的现场记录。

11.jpg

之前每次演讲都说关于法律的话题,这次换一个新的话题——《公有区块链项目的自我治理》。这个话题非常重要,被业界忽视非常久。

区块链项目主要是公有链项目,也被称为DAO或DAC,中文翻译是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这个概念应该是EOS的创始人BM提出来的。

这个问题一直被忽视,大部分人都只看区块链项目代码的问题,没有注意项目本身是如何自治的。直到2017年下半年,比特币开始频繁分叉,才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这个话题。

区块链项目为何需要自我治理?

比特币分叉的原因是,在比特币社区,大家对比特币未来的发展路线发生了分歧。如果社区内形不成共识,只能进行分叉,各走各的路。

分叉以后会削弱社区的力量。对比之下,以太坊就会避免分叉问题的发生,当时The DAO事件让以太坊大伤元气。之后以太坊钱包Parity因为一些代码漏洞导致几十万的ETH取不出来。目前来看,以太坊不太可能通过分叉的方式拿回几十万ETH,因为这么做太伤元气。

这方面可以跟传统的互联网项目比较,传统的互联网项目其实不存在这个问题,传统的互联网项目更新迭代都是开发者自己说了算,社区只拥有很弱的建议权。

因此,这跟公有链项目完全不一样,公有链项目都是社区型的项目。开发者并不拥有项目的所有权,整个社区是基于代币来治理的。公链社区是一个开放的没有边界的社区。在这样的社区里,项目进行更新迭代,社区里一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如何形成共识,共同维护这个项目,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治理问题的普遍现状和成因

纵观所有的区块链项目,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过于去中心化,一种是过于中心化。比特币就是一个过于去中心化的案例。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都走了,这就意味着它没有中心。

比特币的核心开发人员是Core,他们和矿工及持币人之间没有地位谁高谁低之分,很难达成共识。比特币今后的发展至少需要核心开发人员和矿工两方达成共识,因此今后如何发展很难预料。

再来看一些比较中心化的项目。目前大部分项目都是比较中心化的,因为如果一个项目开发完开发者马上走人,这个项目会很快死掉。比特币有一种特定的历史的运气,因为没有人跟它竞争。

现在的项目早期在bootstrap时期需要相对中心化,开发者会付出很大的努力维护管理,这就导致项目早期会过于集权,所有的事项社区都不大参与。

而且目前也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应该如何治理。传统的中心化组织比如公司,公司这种组织结构的制度已经发展了好几百年,所以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立法者可以根据公司治理的实践案例等来抽象出很多法律原则。

另一方面,这些区块链项目本质上都是社区项目,社区项目参与人数特别多。社区本身也是开放的动态的,动态开放的社区,它的共识达成效率是非常低的。这是现在一个普遍的现状。

治理问题的关键

持币人、开发者、出块者三方关系

12.jpg

咱们再近距离看一下,治理问题的关键所在。治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协调持币人、开发者、出块者三方之间的关系。

持币人代表普通大众,他们与项目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最密切的。持币人人数最多,但非常分散。这个圈子是开放的,进退都非常自由,没有任何限制。持币人最难达成共识,因为人数太多,互相之间不认识。

开发者是项目最早的设计者,处于顶层的位置。开发者的特点是:他们设计了项目,因此同时对项目也最为了解。开发者人数最少,而且非常集中。圈子是封闭的,你要进入这个开发者团体,是非常难的。开发者最容易产生集权,因为团队内部可以非常快速地达成共识。

出块者这一方相对比较特殊,因为共识机制的不同,每个项目的出块者的产生方式不太一样。比特币和目前阶段的以太坊是PoW机制,矿工只要有算力就可以在不需要任何人同意的情况下挖矿,成为出块者。

但PoS币不同,PoS币(比如量子)出块首先需要持币,不持币出不了块。而Neo,采用的是DBFT共识,需要由共识节点出块。每个项目的出块方式都不太一样,很难总结出固定的规律。

这三方基本构成了整个公有链社区。纵观现在业内的区块链项目,这三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我总结了三种常见的关系。

第一种,三方之间互相独立对等。就如比特币,三方都是平等的博弈,达成共识的难度最高,导致项目的更新迭代极其困难。

第二种,以持币人为最高权力来设计,由持币人来管理(或监管)其它两方。现在比较多的项目认同这种关系,因为保证了持币人的利益才有更多的人愿意持币。

第三种,持币人和出块者是重合的,他们一起监管开发者开发代码。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在PoS代币中出现。

治理的实施如何完成?

第一种是在区块链上达成共识的治理。这种治理方式的优点是去中心化,因为它的代码是开源的。

这种方式有一个缺点,用代码设计共识机制,经常会出现不完善的情况。而且公有链项目由于无法关停,一旦出了问题,这个问题一定会持续下去。所以在设计链上治理方式之初,就需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一旦设计不好就很容易发生未预料的后果。

当年The DAO就是这种情况,导致项目不得不解散。此外,靠代码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用代码只能解决计算问题,但是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并非都是可计算问题。

第二种是链下形成共识。这种方式比较灵活,靠人脑来完成,处理方式类似于传统的公司治理方式,比如开个股东大会。

缺点是人为因素强,欺诈等情况时有发生,中心化色彩比较浓。社区里人这么多,通过开个全体参与的大会来达成共识是不可能实现。通常都是少数几个人来决议,而且形成决议之后仍然可以反悔拒不执行。

传统和创新

五个具体项目案例分析

13.jpg

传统的治理项目

比特币和以太坊。开发时间比较早,对治理有关的问题没有考虑那么多;主要是开发者、出块者和持币人三方独立对等,不存在地位谁高谁低。

比特币,三方独立,不存在上下级的命令关系。如果达不成一致,就只能停滞;如果是小的更新,还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如果是大的更新,涉及比较大的利益,基本上达不成共识。

以太坊,(此前更新过几个版本,当前的版本是PoW机制),和比特币一样都是三方独立对等。但它有一个优点, Vitalik是公认的社区领袖,全身心投入以太坊。无论是矿工还是开发者,基本都会听从他的意见,因为大家都相信他的选择是对以太坊最有利的。

因此,以太坊社区达成共识成功率会高很多。相比较而言,比特币就做不到,因为中本聪消失了很久。

创新的治理项目

Decred、Tezos 、BitShares。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特色性,社区的参与更高,比较容易更新迭代。

Decred采取的是PoW+PoS两种机制的混合共识机制,这个机制出块是靠矿工挖矿,但必需按照持币人表决批准的底层协议规定来挖,矿工不得违背持币人的意愿。

Decred最早采用链上由持币人来批准更新迭代协议的项目。持币人权力最高,来决定这个项目如何发展。它的特点是持币人通过投票来决定协议的更新,所有更新都是在区块链上完成的。

这实际上是通过代码来执行,因此不会出现决议无法执行的情况。如果持币人不认可开发者开发的东西,开发者就不能更新。

17年6月,它就实现了第一次协议的重大更新,修改了staking机制以简化购买投票的程序。这其实会损害矿工的利益,因为挖矿出块的收益降低了。可持币人投票通过后,矿工则必须按照新的协议来挖。如果矿工不认同,挖出来的块也是无效的。

目前,Decred协议包括每个块挖出后,10%的奖励进入公共补贴,用于Decred项目维护和发展的资金。该资金每项具体用途也需要持币人投票表决。

Tezos的机制介于PoS和DPoS之间,基本上持币人和出块人重叠,但不是100%重叠。它有一个门槛,必须得持有一定数量的币才能出块,由于数量不是很高,大部分人都可以达到,因此,它不同于EOS要选举代理人才能出块。

和Decred类似,底层协议的更新和更改都需要持币人来批准,如果不批准,这个协议就无法更改。不过Tezos是底层链,无论如何改,它都不会分叉,它只有一条链就是持币人批准的那条链。

它自称是“自我修复型的链”,协议中哪里设计的不好,都可以通过持币人投票的方式把它改好。

由于去年募集了非常多的资金,被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盯住且被投资者集体起诉,名声不太好,不知道能否顺利推出。如果不是它当前面临很多负面因素,我觉得这个项目一旦上市就会被炒起来。

BitShares是一个比较老的项目,它和当前很火的EOS一样,都是DPoS机制。BM被赶出BitShares社区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开发者和社区没有达成一致,治理出了问题。EOS吸取了BitShares很多教训。

DPoS机制由所有的持币人选举一定数量的出块节点(称为Witness),由他们来专门负责出块。这种模式也是持币人最高,有选举权决定谁来维护网络,但是它们的权力相对来说被弱化,它不是直接管理,而是靠代理人来管理。

代理人是出块者,代理人和持币者其实是一种雇佣关系。如果出块人表现不好,持币人就可以让他落选。

如果开发团队做出一个协议的更新,会发生分叉。BitShares没法像Tezos那样在链上直接完成关于协议更新的投票表决并替代原协议,它终究会发生分叉的。

这其实还是线下BitShares持币人达成共识,决定是不是接纳这个新的协议。线下达成共识以后,所有的被选出来的出块者应该根据线下达成的新共识的链来进行出块。如果出块者拒不执行持币人达成的新共识,则会被持币人投票剥夺出块者身份。

BitShares是靠这种柔性的机制来达成共识的。总体上来说,它也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

现在很多项目都采用DPoS机制,它其实是有它的优点,它在民主和效率之间取得了一个折衷的方式。如果全民参与共识治理,效率肯定非常低;如果过于集权,民主性又会失去很多。

DPOS在两者中寻求平衡,两者也都有损失。Vitalik说它可能会形成财阀治理模式(Plutocracy),即一些持币大户拼命选自己的代理人垄断出块者的职位,这问题很难避免。

DPOS采用这种投票的机制,某种程度上是模仿现实社会中一些国家代议制的制度。

EOS的主网还没上线,治理模式一直在不断地改,我现在就不太好凭空说。目前来看,没有哪一种机制是十全十美的。大家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试验。 

治理问题的关键

1.在开发过程中就要把治理机制考虑进去。从长久来看,治理机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应该把这些写进代码里。这样在建立整个社区的时候,都是按照这个规程来治理,相对来说,项目未来的发展会很具有确定性。 

2.明确的治理机构。主要包括:治理机构的组成方式、治理决策的流程还有执行方式等内容。 治理机构在形成的过程中必须要由社区普遍参与,如果都是早期的开发团队来担任,就会成为一个传统的中心化项目。

3.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一个旁观者,会从旁观者的中立角度来看项目各个方面的利弊。

唯链现在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PWC一起参与治理,不但可以给项目方提供良好的建议,而且也可以为项目提供公信力。

4.制度的弹性化。区块链世界变化非常快,根本预测不出一年以后这个行业会怎样,所以早期的制度不能制定得太死,很多东西写到代码里不见得能更改,如果你不太确定某种治理方式是否会一直保持不变,这种情况写进代码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总体来说,以上四点建议对所有的ICO项目都是非常适合的。

我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原标题:蓝领孙铭:区块链领域有一个一直被忽视的问题  原作者:哔哔美少女

本文来源: 哔哔News

责任编辑:phx

哔哔News

粉丝群

文章数量

63

热门技术